2008年9月3日星期三

温家宝:对同济大学的祝愿

老师和同学们谈谈心。
我刚下飞机就来同济大学,这是我这次在上海考察的第一个地点。之所以这样安排,有两个考虑。第一,再过几天就是同济大学100周年校庆,我是来给老师们、同学们祝贺的。百年沧桑,同济走过了一条光辉的道路,培养了数十万工作在祖国各条战线的人才,你们经常提到的知名院士有贝时璋、李国豪、裘法祖、吴孟超,其实不止这几位。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同济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杰出人才。我祝愿同济大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二,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考察历史,许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是从办教育开始的。中国什么时候有大学,历史学家有考证。我知道起码在西汉时期或者还早,在孔子的时代就有,那时称太学也可以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这段话,就是在讲大学的生命在于它的日新之德。如果我们看看西方发展的历史,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有近千年的历史,法国的巴黎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这些大学在培养和造就国家栋梁人才中都起过重大作用。
我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靠三个方面:一是靠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灵。二是靠能够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三是靠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人才,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
在纪念同济大学一百周年的时候,我想提几点祝愿。
第一,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同济,就是同舟共济。在古籍中最早见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讲:“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许多事情非常巧合。《孙子兵法》讲的吴越之间,就在你们这里,北边是吴,南边是越,中间是震泽或者叫太湖。“同舟共济”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呢?就是要把学校的命运,每一个老师和同学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在困难的时候,还是在顺利的时候,都要与国家和民族同舟共济,都要为国家和民族学习和工作。
第二,要把学校办出特色。我们对学校的要求绝不是千人一面,而应该是各具特点。我坐在飞机上想,同济有什么特点?除了她的精神以外,就是她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就是她的学科与社会的结合。我概括得不准确,但是我提出了一个题目,这篇文章你们可以继续做。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要有综合性。有一位教育界的前辈说的好,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这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全面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爱因斯坦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大学出来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我又给他加了一句话,大学出来的人,应该是关心国家命运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学习理工科的,也要学习人文科学,学习文学和艺术。同样,学习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的,也要学习自然科学。这就是大批杰出人才成长所走过的道路。钱学森是这样的,李四光也是这样的。钱学森能画很好的画,李四光谱写了我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要有专业性,特别是要有自己杰出的专业、杰出的老师和杰出的人才,学术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启发式教育。我常引用孔子的话,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对老师讲的,也是对学生讲的,学生尤其要重视独立思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创造能力,要使他们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知识要广博,但是必须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这样,你才会有真知灼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位哲人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追求真理,追求真知。我今天看了同济大学生科技成果展,觉得同学们很有创造潜力。我们这个民族确实需要一大批人才。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第四,要开放办学。一个民族只有开放才能进步,只有开放才能够海纳百川,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前人,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要眼睛盯着世界的变化,盯着世界每一项新的发明成果和新的进步,这样的学校胸怀是广阔的,这样的老师和学生胸怀也是广阔的。同济因为历史的原因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德国、意大利、法国,当然和德国的渊源更深。我希望你们与这些国家的一些优秀大学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五,要勤俭办学。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要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这样,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就会有一批有智慧的杰出人才出现,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这就是大学的精神,也是同济的精神。有人告诉我,有一千年历史的博洛尼亚大学,现在的墙壁四周还是断壁残垣,有的地方不得不用一根水泥柱顶起来,防止它倒掉。当然,它一方面保护了千年的古迹和文化,但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一种精神、一种美德。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要认真地做人,刻苦地做学问,要长真本事,不图虚名,不骛虚声,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半点的弄虚作假。真理,包括一切文化和科学成果,都需要经得住考验,最终的判断是实践。我希望同济借百年校庆,发扬你们光荣的历史传统,规划你们美好的未来,大步向前走!
同济的未来是美好的!
(本文是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厅的讲话,发表时作者作了一点修改)





温总理《对同济大学的祝愿》中引用的古语诗文典籍解读





温家宝总理5月14日在同济大学的讲话《对同济大学的祝愿》昨天在文汇报发表后,许多读者来电询问讲话中引用的古语、诗文和典籍含义,现择要作一解读,与读者共享——

关于“大学之道”:语出《四书》之《大学》之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据说孔子的学生曾子以孔子的教案为例,说道学可以分为“大学”和“小学”,“大学”是诠释道德理论等大学问的,也就是后来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小学”是说文断字的文字学。“亲民”又作“新民”解。这里讲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其意为,当启明道德(坚持理想),塑造新人,追求卓越。

关于“博洛尼亚大学”:11世纪末,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出现了最早的被我们今天称为“大学”的机构,当时是来自各地学生的一种自治组织(学生公会)。1158年,在听取了老师转达的学生的建议之后,皇帝费迪南德(FedericoI)一世颁布法令,规定大学是一个不受任何权利影响、可以进行独立研究的场所。众多科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名人都曾在这里求学、研究或从事教学工作,包括但丁(Dante Alighieri)、丢勒(AlbrechtDürer)、哥白尼(NicolòCopernico)等人。从中世纪开始,博洛尼亚大学在整个欧洲一直享有非常高的声誉,成为了学术圣地。1888年在创校800周年之际,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大学的代表云集博洛尼亚,向世界大学之母致敬。今天的博洛尼亚大学拥有超过10万名注册在校生,是意大利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之一。

关于“同舟共济”: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喻风雨同舟,当齐心协力,共渡危难。

关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学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为,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只有当学生自己思考至此境地,再去启发开导,才能巩固所学。一个方体,已指出其一角,还不能类推出三个角的,则此人不必再教了。这也是成语“举一反三”的来源。后人称此为孔子倡导的启发式教育之出典。

关于“仰望天空”的哲言:典出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记述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也是西方第一位科学家(物理学、天文学等)和哲学家,一次在夜里专注于观察天空星象时不慎跌入一个坑里,其仆人笑其热衷于认识天上,却看不见脚下。这则逸闻正反映出哲人们更关注的不是眼前的东西。18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康德另有名言:有两样东西最须敬仰,即“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