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星期三

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

【 文献号 】1-635
【原文出处】高等教育研究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200004
【原刊页号】49~52
【分 类 号】G4
【分 类 名】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200010
【 标 题 】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
【 作 者 】眭依凡
【作者简介】眭依凡,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内容提要】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大学作为一种现代组织,除具有一般组织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十分突出的特性,即复杂性、多样性、统一性、开放性、矛盾性五大特性。
【关 键 词】大学/组织特性/组织结构
【 正 文 】
英国著名学者哈罗德·珀金(Harold Perkin )教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大学的发展过程后,给我们提出过如下忠告:“谁都在谈大学”,但是,“一个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的不同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大学。”因为,“过去的希望、抱负和价值观与现代大学概念紧紧结合在一起。”[1] 哈罗德·珀金的话虽不是振聋发聩之言,但它确实应当引起我们认真地思考有关大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大学是什么?大学组织有哪些特性?
一、大学是什么
从哈罗德的话中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即“大学”是一个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发展的概念。由此产生“大学”定义就包含了人们看待大学的价值取向。正如哈罗德所分析的那样,大学“也像其它社会机构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政治的、经济的、组织的、社会结构的、文化的、科学的或政策的角度——去看很不相同”[2]。 由于人们所持的价值取向不同,故在识别大学的本质特征、基本属性及形成大学的价值要求等方面也就难以求同。反映人们价值取向的大学定义,说的是“大学应是什么”,如西蒙·施瓦兹曼(Simon Schwartzman )认为“大学是追求知识的学者的团体”[3], 纽曼强调“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4],弗莱克斯纳(Abrahan Flexner)持“大学本质上是做学问的场所”[5]的观点,而伯顿则坚持“大学是学者进行教学、 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6]另一类不带价值取向、 只对事实的本质概括的定义,说的是“大学是什么”。为了说明“大学是什么”,我们根据“种类加最邻近属”这一逻辑定义的方法,对大学作如下界定: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其包括两层意义:大学是一种“社会组织”(最近邻属),这一社会组织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种差)。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最能反映大学本质属性且又能适应不同时空背景下各种教育情境的“大学”概念,当然这也是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大学”概念。从空间范围上,该定义揭示了各国大学共同的特质;从时间序列上,该定义反映了各时代大学共有的特性。因此,上述概念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这一基本论断,对“大学”作更精细的表述:大学是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综合性或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这里我们把“大学”的最邻近属由外延更小的“普通高等学校”替代外延过大的“社会组织”,把“种差”由内涵更少的“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综合性或多科性的”替代内涵更多的“实施高等教育的”。这一定义使大学区别于其他如专科性、单科性、非学历或非正规学历、非全日制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美国等国家,大学一般必须有1个文理学院和2个或更多的专业学院,并被认可在广泛的学科领域里有权授予学士以上学位。据我国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规定,大学设置须符合如下条件:(1)主要培养本科以上人才;(2)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8个学科门类中,有3个以上不同学科为主要学科;(3 )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4 )全日制在校生计划规模在5000人以上。
必须指出的是,具有科学分类意义的大学并非单指冠名“大学”(University)的高等学校,一些满足上述“大学”之种差要求的、独立设置的学院(College、Institute),也归类于“大学”。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巴黎理工学校等世界著名学府都具有大学的性质,只是称谓不同罢了。本文主要研究具有科学分类意义的正规大学及独立设置的学院的组织特性,但研究的结论对其他高等学校亦有参考价值。
二、大学组织的特性分析
何谓组织?组织是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任何组织都应当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以一个或一组目标表示;第二,是由人组成的;第三,形成了某种系统性的结构,即社会分工后的责权关系,用以规范成员的行为。大学作为一种现代组织,毫无例外地具有一般组织所共有的特征。但是大学还具有下列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十分突出的特性。
1.复杂性
大学是我们迄今看到的最复杂的社会组织。大学组织的复杂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 )活动复杂:如果说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的选择、保存、传递、批判和创新的话,那么大学就是对高深学问进行选择、保存、传递、批判和创新的机构,它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积累为根本目的进行组织定位,使其活动构成不是社会化的“一般劳动”,而是具有探索性、艰巨性、长期性、创造性以及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特征的极为复杂的科学劳动、智力劳动。(2 )成员复杂:这是大学组织活动复杂的必然结果,复杂的劳动只有由掌握了复杂劳动能力的人来担任,这些人是“一群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有一种庄严的敬意、不肯屈服于知识之外的压力并严肃追求科学、具有独立人格并以科学为是非准绳的知识分子。”[7] 由于劳动的性质和对知识的占有,使他们更具有强烈的批评精神、参与要求和更独立的个性。(3)结构复杂:即机构复杂, 其原因一方面大学本身就是一种从学科出发,然后围绕许多学科发展起来的集劳动分工、信念形成、权责分配于一体的、有科层性质的、庞大的综合机构;另一方面,大学内部成员的复杂也导致了其结构性关系的复杂,如组织成员之间既有制度化的正规关系又存在非制度化的非正规关系,不能忽视的是这种非正规关系对大学各级组织的影响作用甚大;此外,大学组织的权力结构也不单纯,它具有教授个人权力、教授行会权力(学院式权力)、大学行政权力及大学董事会权力并存的权力构架。(4 )环境复杂:系统科学和组织理论都坚持这样的观点,即组织是其生存的一般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相分离的。大学毫无例外地必须遵循这一生存规则。但是应予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大学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组织,如果我们从它是需要通过努力竞争来获取稀缺的社会资源(资金、物资、学生等)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合理配置而生存、而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它,大学事实上就存在经济实体的一些性质,这样我们就不能把大学单纯看成是只强调理性的知识组织,还应承认它是需要环境适应的社会组织。基于大学对社会资源的强烈渴求及大学固有的属性特征,社会环境对大学的制约和要求并非单一,大学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因此而产生。
2.多样性
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在他的《高等教育系统》一书,录引了法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如下一段话:“很少能找到一种机构,既是那么统一,又是那么多样;无论它用什么伪装都可以认出;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它和任何其他机构完全相同。这种统一性和多样性构成大学是中世纪生活的自发产物的最后证明;因为只有活的东西才能这样尽量充分保持它们的个性,同时使它们自己服从和适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8] 伯顿·克拉克对这段话的高度重视是有原因的,它揭示了大学组织最基本的特性:多样性和统一性。大学组织的多样性表现为:(1)职能多样:放眼各类社会组织,恐怕很难再找到类似大学能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组织,况且它们还是外延较大的集合概念,每项职能下面都包含了更多的与其内涵相关的具体职能,譬如社会服务就包括了科学咨询、专利出售、资源共享、产学合作、社区改革、人员培训等。大学职能的多样性,一方面来自人类社会发展对大学不断提出要求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大学本质属性必然外显的结果。教育基本理论认为,教育组织至少有三个要素: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资料,教育对象。由于“教育者活动的目的产生于对社会需求的选择,归根到底受社会需求及社会条件制约;教育资料源于文化;教育对象是有待培养的人”[9]。 因此,教育的社会本位、文化本位、个体本位的价值自然形成。对大学而言,这三类价值以育人的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出现,外部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2 )目标多样:大学目标多样性体现在各国都建有自己的高等教育目标,且每一所大学均形成了体现各自办学特色的目标倾向及多目标体系。如美国学者爱德华·格罗斯(Edward Gross)和鲍尔·格兰巴斯(Paul Grambach )在一项有68所含研究生院的公私立大学参加的,受询者主要是校长、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关于大学目标选择的问卷调查中,根据美国大学的实际状况列出了47项大学目标,调查结果如表1[10]所示。另外, 大学的多样性特征还明显地反映在办学模式、办学风格、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等诸多方面。
表1 受询者察觉的目标和推荐的目标
A、头7个可察觉的目标 B、头7个推荐的目的
1.保护学术自由; 1.保护学术自由;
2.增强/保持声望; 2.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保证重要计划的高质量; 3.培养学生的智力;
4.保持捐助者的信任; 4.保证所有计划的高质量;
5.保持时代特点; 5.传播新思想;
6.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6.保持时代特点;
7.坚持纯学术研究。 7.保持重点计划的最高质量
最后4个目标 最后4个目标
44.重视本科生的教学 44.重视本科生的教学;
45.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45.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46.维持学校特点; 46.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47.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47.维持学校特点.

3.统一性
弗勒德利克·伯得斯通(Frederick E.Balder-ston)在他的近著《管理现代大学》中称:“大学是我们最伟大且最恒久的社会机构。”[11]自有近代大学基本特征的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1158年)、牛津大学(英国,1168年)、巴黎大学(法国,1180年)等中世纪大学问世以来,大学已经走过了近千年的历史。大学的生命力和恒久性原因何在?查理大学的校长卡雷尔·马理(Karel Maly)的回答切中要害,“我们说它的古老,并不仅仅是出于对它的悠久历史的表面的重视,而首先的、也是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是我们为了今天和明天赖以汲取力量的取之不尽的源泉。”[12]教育专家安德森(G·L·Anderson)在比较了现代大学和中世纪大学的诸多特征后指出:“现代大学,即使其机构已经扩大并且变得更加复杂,但在结构上与中世纪大学相比没有发生变化。”[13]没有哪个组织像大学一样受历史影响最深、最持久而能保证其本征结构不变,大学是唯一能称为历史发展文化积淀的产物。大学随历史进程而不变地追求、传播真理和创造、传播知识的本质属性,构成了世界各国所有大学的共性,即“它们都有共同的价值准则和办学宗旨,吸收着共同的遗产。”[14]这就是大学的统一性,统一性使处在多样性发展的世界各国的大学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并因此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
4.开放性
从历史来看,早期的大学确实是学者自发聚集研讨交流学问的场所,社会并未给予它们太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这个社会具有什么类型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当它认识到需要建立一种机构来传递深奥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创造新的知识时,大学因此受到社会的青睐。从此,正如美国著名高等教育批评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在早年出版的《美国、 英国和德国大学》(1930年)一书写到的那样:“大学不是某个时代一般社会组织之外的东西,而是在社会组织之内的东西……它不是与世隔绝的东西”,它是“时代的表现,并对当时和将来都产生影响。”[15]社会对大学的日益依赖,迫使大学不能只生活在封闭的自我关系中求得内在适应,更应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通过感知和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外在适应,通过不断吸收社会资源来实现自己影响社会的抱负。大学这一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开放性,使大学日臻成熟,表现为组织结构的更趋完善和社会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其实,现代大学的稳定和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的开放和对环境的吸收。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各组织愈加需要通过彼此的高度依赖和相互影响来支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据塞尔斯尼克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现代组织的这一特征亦可表述为:对环境的吸收是保持正规组织稳定、生存和进化的必要方式。相反,自我封闭则导致组织发展的停滞、落后进而窒息。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组织,更有赖于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开放和吸收来获得活力。倘若其把自己闭锁在一个近似与世隔绝的学术禁区内,不仅容易引起大学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和冲突,更严重的是它们由于失去了与社会在物质、信息、人才等资源方面的正常交流而不能形成自调节、自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进而也就逃脱不了停滞、落后以至窒息的厄运。那些取向内部自我完善的大学改革由于受到封闭的制约,最终都很难深化。但那些取向主动服务于社会的大学改革则截然相反,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从社会环境中获得发展改善的条件,从而最终达到同样的目标。其实,作为与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领域高度相关的教育组织,大学稳定、发展的每一个行动都不只能是单纯的内在适应,它们应具有外在适应的能力。能否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关系到大学的社会价值及其存活,而对社会的开放或社会化又是高校外在适应的必然前提。
5.矛盾性
大学作为一个大的事物,它既有一切组织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矛盾普遍性,又有它作为特殊组织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矛盾特殊性。研究大学运动过程中的矛盾性,有利于我们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大学组织及正确处理大学发展中的矛盾,以便针对性地引导大学选择正确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其实,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大学是充满许多矛盾及其冲突的社会组织。这里仅例举一些主要矛盾。第一,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需要的矛盾:对大学来说,它期待“按照个体和知识的发展规律来促进他们的完善,从而展现自身的精神价值和学术价值”;但对社会现实需要而言,“它总是希望大学能够在现实的发展中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16]第二,大学是坚持精英教育传统还是致力于为大众教育服务的矛盾:前者出于大学必须培养高质量专家的考虑,但客观上它只能为少数人尤其是为处于地位优越的特权阶层服务;后者则是为了实现教育民主的理想,满足群众性尤其是平民高等教育的需要。第三,大学以自由教育为目的还是专业教育为目的的矛盾:自由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理智的格调,培养大众的心智,净化民族的情趣,给大众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17],以及获得广博知识和思考能力;而专业教育则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谋生必需的职业能力为目的,强调大学教育的实用性。第四,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矛盾:大学究竟是以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为职能的教学机构,还是创造知识、探索真理的研究机构。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创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新模式,虽为各国大学争相仿效,但教学为主体还是科研为主体的矛盾至今尚未根本解决。第五,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配的矛盾:大学组织内部的权力结构影响到该组织的运行方向和运行状态。行政权力来自校长及其他行政管理者,学术权力被学术人员所掌握。大学组织的复杂性在于它既需要加强校级行政权力来保持大学这个复杂庞大机构的整体性、一致性,又要注意教授及教授团体参与民主治校必需的学术权力,而大学任务和权力的分散也是大学组织的内在特性之一。权力分配的矛盾性即表现为两者都期待削弱对方的权力而扩充自己的权力范围。此外从机构特征而言,大学还存在保守力量和变革力量的矛盾,等等。
从组织分析的角度看,大学组织主要有复杂性、多样性、统一性、开放性和矛盾性五大特性。大学是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的学术组织。认识大学组织的特性是掌握大学规律的基本前提。因此,讨论分析大学组织的特性是探讨大学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2][3][5][6][美]伯顿·克拉克主编.高等教育新论.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45;44;234;38;22
[4][英]纽曼.大学的理想.见: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790
[7]眭依凡.改造社会:未来大学新职能.上海高教研究,1995 (3)
[8][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9]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97
[10]眭依凡编译.高校目标适切性的评估.大学教育论坛,1991(3)
[11]Frederick E Balderston,Managing.Today's University.Strategies for Viability,Change,and Excellence.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5.1
[12]朱伟光等编著.查理大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
[13]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89
[14][澳]马尔科姆·斯基尔贝克等.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资金筹措.教育展望·中文版,1999(3)
[15][17][美]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陈学飞等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3;2
[16]赵婷婷.论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需要的矛盾. 厦门大学高教所99届博士生论文:12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