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意义”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意义”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景凯旋:中国“国家责任”全球第一有何意义

景凯旋 南京大学教授

中科院近日发布世界首个《国家健康报告》,其“国家责任指数”排行榜中,中国被列为全球45个样板国家第一名,美国则排在最后一名,其他发达国家也普遍排名靠后。所谓“国家责任”,当然是指对内和对外。原来我们始终是生活在人间天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项研究成果要不是发表在三聚氰胺之后,会叫人幸福得做梦都要笑出来,佩服得无以言表。

然而,恕我愚钝,对此大好消息居然还不免有所疑惑,因为它太和常识相悖了。就拿美国来说,其政府也许对世界不负责任,但对本国公民却是负责任的。而且,一个国家的政府负不负责任,要看其权责对应的情况。国与国之间制度不同,政府的责任也就不同。中国是大政府小社会,实行的是权力集中,政府自然要管得多、责任亦大;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实行的是权力分散,政府自然会管得少、责任亦小,就是想要多负责任国民也不会同意。用政府管得多或少来看负责任与否,当然是发展中国家排名靠前,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照此逻辑,从前的计划经济才算得上是最负责任。一个人一出生,国家就将他的一生包下来,免费教育、公费医疗、廉价住房、退休养老金、大锅饭、铁饭碗,统一发粮票布票,连结婚都要单位批准,以防其所遇非人。但后来的改革开放,恰恰就是为了抛弃这一切。也就是说,改革的实质就是国家逐渐放弃其部分责任,由社会来承担,如昔日小岗村的承包制,以及今天土地自由流转的决策有望出台,皆是如此。用报告课题组的话说,这才是一个国家“为其国民的生存、发展、安全、健康、幸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的态度。

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体育金牌之争,非得决出个第一方算称心。即使要比,也得讲点科学,讲点技术含量。“国家健康”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恐怕除了健康课题组,谁也说不清楚。如果搞这样的研究,国家就会繁荣富强,对手就会俯首称臣,那社会的发展也太容易了,只要发动专家学者的想象力就够了,也用不着搞个课题研究,借科学之名,花纳税人的钱。因为这样的研究结果是早就明摆着的,我们一定是顺数第一,美国一定是倒数第一,这根本不需要论证。只是不懂,墨西哥、巴西、泰国、菲律宾这些国家排名靠后,怎么也得罪课题组了?

不是说不应当歌德,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不足以令我们陶醉。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有一个共识,叫“忧患意识”,一个民族应当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社会才会有所进步。当今世上,中国也许是最愿意负责任的国家,这是很大的进步,但还不能说是最负责任的国家。何况随着改革的深化,众多社会弊端也在不断发生。教育、医疗和司法方面的腐败,时时见于报端。一些官员滥用权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瞒报事故,更是不绝如缕。而政府官员的问责往往也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迫于媒体的曝光,还没有建立起自动问责的长效机制。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也还算正常的话,那么将自己的缺点看成优点,就不能说是正常的了。

中国是富裕了,但还不是富裕到花不完钱。如果有那么多功夫,花纳税人那么多钱,还不如花在对三农问题、社会不公、贪污腐败、医疗和教育改革的研究上,而不是花在这种毫无意义的研究课题上。在公民意识越来越增强的今天,它除了让公众觉得是在超级搞笑,心疼那些纳税钱打了水漂外,什么作用都没有。就像南京郊区的阳山碑材一样,本是明朝朱元璋之子为其父矗立的碑石,因为太高太大而终于弃置山上,成为中国历史上那些与民生无关的丰功伟业的象征:伟大的无意义。

2008年9月3日星期三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特点及其意义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吕武)



摘 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从它的产生及其特点来阐析它的发展轨迹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大学 产生 特点 意义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公元10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已经确立,农业生产缓步上升。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活动也逐步展开。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这就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由逃亡农奴重建的城市兴起了,经过战争,新兴的城市获得了自治权,一些富裕的市民成为最初的富有者——新兴资产阶级。这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促使,使西方重新出现了古代的文明,并传入了东方的文化和教育,这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使大学在这种二元政治中有了立足之地。经院哲学内部蕴含着怀疑信仰而崇尚理性的新思潮。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了。

起初在某些城市,学生按籍贯组成“同乡会”,教师按所教的学科组成行会性质的“教授会”。由于需要, 这些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结合成学习和研究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成为最早的大学。到了12世纪,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开始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大学13世纪后,欧洲各国增设了一些大学。中世纪大学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者是波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波洛尼亚大学以研究法学著称。波洛尼亚地处意大利北部,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颇多。波洛尼亚原有一所法律学校,1158年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一世的令,发展成为正式的大学。该校主要是学习民法和教会法。13世纪初,学生达5000余名。1316年增授医学,1360年又增授神学等学科,使波洛尼亚大学的学科进一步完善。法国的巴黎大学在中世纪也盛名远扬。这所大学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巴黎大学分为文、法、医和神学4科,成为当时西欧大学的典范。



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两类:①博洛尼亚大学称为“学生大学”,由学生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的时数,均由学生决定。欧洲南部的大学,如意大利、 法国(巴黎除外)、 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大学多属此种类型。②巴黎大学称为“先生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欧洲北部的大学,如英格兰、苏格兰、德国、瑞典和丹麦等地的大学,多属此种类型。

除此之外,中世纪大学享有种种特权。①许多大学有权设立特别法庭,有内部自治的权利。大学教授有裁判权,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时,均由大学审理。②大学师生还可以免除赋税及服兵役的义务。③大学还有颁发任教特许证的权利和授予学位的权利④大学有权中止讲课罢课和迁移校址。最早的中世纪大学还具有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了辩论的风气。教学方法比较灵活,一般教学过程为:①讲授主要思想;②叙述有关知识;③朗读原文;④学生复述;⑤释疑举例。回答问题采用辩论的方法等。

中世纪大学一般有文、 法、医和神学等4科。有的大学分设两个法科(教会法与民法)。宗教改革运动之后,有的大学分设两个神科(新教和旧教)。文科属于大学的预备教育,学生文科结业后升入其他某一学科继续学习。大学的课程起初并不确定,至13世纪,课程内容渐趋一致。文科课程为七艺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等;法科课程分民法与教会法两类;医学课程有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和一些阿拉伯人的医学著作;神学课程主要是《圣经》及经院哲学家的神学著作。

除了12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创立的博洛尼亚大学外,在英国、法国等地也先后建立起了大学。如英国设立牛津大学,1209年从牛津大学分出的部分师生又设立了剑桥大学。法国以巴黎大学开办最早,是所神学院。到13世纪末,欧洲的大学已增加到20多所。
  然而自治性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威胁到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权。因此,教会千方百计企图控制大学。它一方面给大学以经济援助,派僧侣进入大学;一方面自己设立大学,培养高级僧侣,以加强教会的影响。从此,教会势力逐渐渗入大学。大学的自治性也就逐渐消失。  教会势力深入大学,大学教育便侵润着为教会服务的经院哲学气氛。教学内容以研究、解释“圣经”为主,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呆读死记,盛行体罚。宗教教条、形式主义、“繁琐哲学”,构成了中世纪后期大学的特征。 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一般分为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神学院地位最高。修业年限一般为5—7年。

但是受教会控制的中世纪大学,尽管宗教气氛浓厚,繁琐哲学盛行,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它对当时欧洲文化的普及,毕竟起了推进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中世纪“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得多了”。中世纪大学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愚昧的状态。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三 、中世纪大学对后世的影响及其意义

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历史上称为中世纪。在人们的观念中,中世纪往往被视为“科学的空白期”。但是大量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科学并未消失,科学研究并未中断。这其中,大学的作用功不可没。大学不仅对于科学知识的回收、保存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于近代科学思想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世纪欧洲城市及城市学校的出现,中世纪大学的问世与发展,使“黑暗和愚昧”的西欧,显现出前进的曙光,酿成资本主义的因素在城市的摇篮里迅速成长,从而在市民阶层中形成新兴资产阶级。于是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文艺复兴运动便开始了。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改变了西方教育制度,形成了主宰西方文化的专业知识分子层。对今天西方文化的影响及意义是巨大的。为今天的大学及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就象有人所说的:“西欧的中世纪就是一个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在中世纪大学方面的研究,我们应大力的去研究、去探索。为我们今天的高教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及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