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视察山东大学时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2007年5月28日)

  这次到山大时间很短,但看了之后,还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应该说,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山东大学也随着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起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现在,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在下一阶段,对于高等教育特别是对于一批高水平大学,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进一步思考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怎么实现高水平大学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怎么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
  看到了学校发展的很好的形势,同时听了刚才几位的介绍,应该说发展的形势是非常之好,我们经常听到山东大学的好消息。今天早晨,和建国书记、寓群省长谈起来的时侯,我们回顾这么多年走过的路,山东的教育在这段时期应该是发展得非常好,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山东的老百姓是最重视教育的,所以对教育的需求是非常之迫切,但是山东教育的基础并不是特别好。应该说山东在过去几年当中抓住了机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村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好,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已经是全国第一了,当然比较这里的人口来说还不算是令大家满意。但是,就我们与以前相比的话,我经常说,十年以前我做梦都做不到这一点。十年以前,谁要是说十年以后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能够到2500万学生,毛入学率能够达到22%,那就是做梦了。尽管从长远一点看,谁都知道能实现,但到底多长时间实现这个跨越,至少在以前还真没想到。我们都经过了这十年,我们都是参加者。这十年,真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觉着山东大学在学校的合并、学校的发展方面,抓住了机遇,取得了很快的发展。所以,大家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发展局面。
  建国书记从陕西过来,陕西原来的大学基础好、学校多,原来的国家“三线建设”建设了很多学校。大家仔细想想,相对于陕西的那些学校,我们山东大学自己和自己比较,进步是最快的。当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合并,大家集成了各方面的力量,而这本身就是发展,就是改革。应该说,我们在过去的十年中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就是实现了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有一批通过合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完全靠以前的方式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想形成一个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可能是一百年以后的事了。是不是这样?山东省如果想产生一所像我们这样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而不采用我们所走过的这样一条合并的路,我认为100年以后再说。所以,改革、发展的意义过几十年我们回过头来看,才能看得特别清楚。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什么?就是人多。十三亿人口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么多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怎么才能够把我们这么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教育。应该说,下一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当前,正在准备召开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当中非常重要的题目就是坚持把教育摆在一个更加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这个过程当中,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新的机遇。这几年我们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确实投入增加也不少,尽管这几年增加没那么快,但大家都很理解。教育投入整体增加很快,但是高等教育投入增加不快,为什么呢?按照中央的要求,这几年教育经费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我们确确实实是按照这个方针做的。这几年大家可以看到,农村教育得到很大的支持,这是完全应该的,广大师生员工非常支持。高校还是“勒紧裤腰带”支持中央的决定,在投入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大家千方百计,争取到了很快的发展。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特别是中央决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进一步落实,下个阶段,教育投入还会继续增加,而且增加数量比较快;从结构上来说,可能下一阶段对高等学校特别是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也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中央筹划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实际上是国家利益所在,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国家竞争力,最后还是体现在高端人才领先上,最终还是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上。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高校是一个最重要的力量。所以,对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投入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对这一点,我想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这一次财政部、科技部的同志和我们一起来,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再做一些调研,怎么增加这笔钱,怎么用好这笔钱,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现在,中国已经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数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也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了,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所以我们已经是人力资源大国了。去年,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有一个报告,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它的题目叫《迎接风暴》,在里面提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软实力,将会是一个很强的竞争力。它举了一个例子,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有40万,印度培养20万,美国只培养8万。其实,我们培养的何止40万工程师?他用的是几年前的一个数据。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我国差不多每年为社会输送100万工程师。我们已经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我们还远远不是一个人力资源强国。下一步,就是要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一旦我们能够在人力资源方面走在前头,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质量都能够遥遥领先,那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都是一个主要的基础,是一个奠基的工程,所以中央会下决心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
  具体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具体到山东大学,我想提三点,希望大家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进一步考虑一下。第一,我们要很好地总结过去,可以说8年也可以说是1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包括山东大学的发展,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特别是要分析新时期我们面临着的严峻挑战,要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我觉得我们在十七大前后,要有一次再学习、再思考、再规划的过程。所谓再学习,就是要再一次认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际是对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包括山东大学的发展都是指导方针,这点我们要毫不含糊。我们要拥护科学发展观,要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的实践者。因为我们体会到,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的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这点非常重要。同时,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动师生员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理论,并贯彻到学校的发展中;再思考,就是我们每所学校都需要反复地思考两个问题,对山东大学来说,就是“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山东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一所山东大学”。一个是学校的建设目标问题、定位问题,再一个是怎样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例如我们要过河,就必须要有路,要有桥,要有船,就是要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去实现。当然,要用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我们思考这两个问题。如果说我们在10年之前有这样一个思考,这几年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那么,在十七大前后,我们要深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进行一次再思考的过程;第三个是再规划。我不太主张不断地重新制定规划,但是我觉得不断地完善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就是要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进一步思考。刚才我们谈到,国家要将教育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经费投入会增加,我们每年仅科技经费的投入也是几倍的增长,也是不得了的事情。我们自己和自己比,总觉得我们经费增长了多少、多少。我经常和高校的同志说,实际上我心里有数,我们整个高校的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还没有赶上整个国家科技经费的增加速度。当然,我们企业会发挥越来越多主力军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上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实际上也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得重新思考,在新的规划里面要有一个考虑,包括我们的学科布局,包括整个学科的发展,包括我们学校的发展。总的来说,按照中央的要求,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所谓“质量”,主要指人才培养质量,也包括我们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水平。
  第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再学习、再思考、再规划的过程中,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对教育战线来说,我们本来就是跟人打交道的,我们尤其要强调这一点。我想,在教育战线强调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方面,山东大学有着优良的传统,最近的工作做得也很突出。我们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学校到底是干什么的,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培养人才,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最近我们在全国范围搞了一个教学评估,也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见。我也知道,教学评估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有些人有很多意见。但是,我们坚定不移地搞。经过大发展以后,看看各个学校对教学到底重视不重视。对教学不重视就是对学生不尊重。把教学摆在什么位置上面?办学校到底是干什么的?办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当然,你说全国性的评估会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是另外一回事,问题都会有。我们都是从基层出来的,中国这么大,什么事都有,但是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不干这件事情,相反,我们要更坚定,一定把教学质量抓上去。总书记在8月29日对教育的重要讲话当中,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个应当成为我们整个教育工作的主题,就是说,不仅仅是我们小学,不仅仅是我们中学,包括我们的大学,都必须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这一点,老先生们是特别注重育人的,艾兴先生也和我们说了多少次了,要特别注重教学。现在我们工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已经削弱到没有办法的地步了。我们在人的培养问题上,一定要下更大的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点都不能含糊。以人为本,学校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另一方面就是在办学上面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一点也要毫不含糊。我觉得在高校里面现在行政化的倾向还是比较严重的。我自己也当过校长,我也知道学校里面,虽然很多都是业务出身,也有好多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现在都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没有强大的优秀的行政管理,学校是办不好的。但是别忘了,办学的主要依靠力量是老师,就是办学必须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一点不要含糊。一当校长之后,我们自己变成了行政管理人员,总觉得行政管理人员很辛苦,这是毫不含糊的,我们要重视这支队伍,建设好这支队伍。但是,一定要注意,办学办得好不好,决定因素就是教师队伍。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教师队伍。政策的主体、政策的重点要放在这上面,这是体现我们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下一步提高质量的一个重点。我经常说我们跟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你说硬件有区别,这个差别我们好追好赶;你说学科的差别,这个很难说;其实说到底,就是老师的差别。我们的学生比国外的学生要好。实际上如果说我们跟世界一流的大学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那主要的差距就在于我们教师的水平。当然,由于中国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这么一个工资水平,就是这么一个待遇。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样一个中国国情下,怎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一定要以超常规的热情,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下大力气来建设教师队伍。在我们的财力所允许的条件下,在我们政策所允许的条件下,应该把建设教师队伍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现在经济条件就是这个样子,物质条件就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希望建设一个更好的队伍,因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我们学校办学的第一资源,怎么办呢?只能是高度重视,用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举措来抓教师队伍,而不是一般的思路。我要谈的第二点就是在我们再学习、再思考、再规划当中,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把人、把学生、把老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这一点上,山东大学应该说是做得很突出的,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好几次了,我们也准备在全国推广一些经验。我始终主张在教师队伍上面采取超常规措施,什么是超常规?我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把老师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最充分地吸引世界上一些优秀的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实关键在于学科带头人。对于那些对全局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要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去争取,要学“刘备三顾茅庐”,要学“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精神,那时候都能这么做,我们共产党人不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所以在对待人才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下一个阶段,对高校来说是第一重要的问题。因为有了人才,学科也可以建立起来,课题也可以争取过来,实验室也可以建立起来,对不对?当然它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多给点投入,搞点筑巢引凤的事情,说到底还是核心的人物。国外为什么下那么大的功夫搞教授队伍建设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点就是我们在再学习、再思考、再规划的过程当中,可能也要有些新的思考,就是要把我们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去,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伟大事业当中去。国家很需要大量的创新性人才、大量的创新成果,需要优秀的社会服务,而我们高校的发展现在也在寻求着更多的资源,这两者怎么更有机地、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的过程应该是我们主动的过程,是我们主动地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的事业当中去。我经常在想,其实我们国家、我们高校发展的最大的机遇是什么?我们跟国外比,人家最羡慕我们的是什么?如果说我们最大的差距是教师队伍的话,我们最大的机遇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对人才、对科技都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需求是最大的发展动力。所以我在想,我们怎么抓住这个机遇呢?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好国家快速发展这个机遇,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伟大的事业当中去。
  今天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同志也来了,我们科技处处长也来了。我跟赵路同志说和少春同志(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一起来,他也是想到山东大学来看一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强大的财政支持,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思路,改革我们的机制和体制,能够更好地使得高校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我觉得这样一个融合是外国的大学没有的机会。什么叫扬长避短?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的强项。我们要抓住这个优势,就必须在这个上面下大功夫,做大文章。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下面有一系列的考虑,包括我们现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委的、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这次赵司长来也是考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怎么在国家的创新体制里面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个更好的稳定支持,同时这些实验室也是瞄准着世界目标。所以,在科技创新上面我觉得我们高校包括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极好的机会,要更好地做好工作。说到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山大是有传统的,这是我们在国内很大的优势。现在一个很大的机会是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工程。中央给我们一个要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要建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整个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现在实际上面对一个重新建设的阶段,中国完全有条件创立起来,在哲学社会科学上创造新的学派。为什么?我们有四个最大的优势:第一,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二,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中国道路”、“北京模式”现在正在快速的发展。第三,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的传统,这也是人家没有的。第四,我们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应该说是在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我们认真地虚心地学习世界上各国的文明。在拥有这四个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创建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这个机会我觉得山大也要抓住。我们准备要统编一些教材,关键是建立各个方面的学派,所以这些机会都是难得的。打个比方来说,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这两个我觉得我们高校都不能说是主力军,主力军都是企业,因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它当然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在中国的条件下,我们高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成为重大的方面军、生力军。说到技术创新,我们且不说我们山东大学是一个全国性的重点学校,就说是山东,(论规模和人口)那在欧洲就是一个最大的“国家”了,单独拿出来的话,经济发展的势头与潜力也是巨大的,它所需要的技术支撑给我们留下了多大的空间!前一段时间,我们参观韩国,至立同志就跟我讨论,她说你看韩国面积、人口正好跟浙江省差不多,那韩国有多少大学?浙江大学就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浙江大学现在在浙江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到每个县。当然山东现在大学也挺多了,100多所,但是山东大学应该在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早上拜会建国书记,这是你们的优秀校友了,学校看到这样的学生都是很兴奋的,我想每个学生对母校也都有着深深的感情,所以你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当然具体的操作,他会请黄胜副省长多给予支持。而我倒觉得只要我们抓得好,钱就会越来越多。所以我始终是强调一个口号,原来我们提的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现在我们改了一个口号,叫做“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以前的口号也是挺好的一个口号,但是,总觉得主动性不够,功利性强了一点,好像都是为了发展,为了支持,我们才去做这些事情,这样不对,我们宗旨就是服务,以服务为宗旨,然后在贡献中发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贡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可以求得我们自己的发展,所以我想,我讲的第三点,山东大学在这方面是很有优势的,也很有前途的。你们不像别的省,建国书记刚刚从陕西回来,陕西省好的大学就有5、6所,互相之间争来争去的,你们是遥遥领先,怎么在整个高校的创新体系中,在地方创新体系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再学习、再思考、再规划的一个问题,我建议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天就谈谈自己的体会吧,现在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跟财政部、科技部都在研究。新的时期,新的阶段,你们说的很对,这是个关键阶段。我们经过十年的大发展之后,下一步怎么办?我们就是要向着建设成若干所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同时建设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我觉得对国家发展来说,这是太为重要了。我也相信,山东大学的发展对山东省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来说,也是太重要了。所以我相信,你们的发展一定会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同时,还是这句话,“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山东大学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各位!

没有评论: